箫吟看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大汉重生 > 第116章 依法治州

第116章 依法治州(2 / 2)

最后由几个主事人商议决定先从经济比较发达的太原和雁门率先实施。

夏侯兰在书院发现一个好苗子,太原当地富商赵家的公子赵愚,本来他爹想让他到学院学习好术算回家接手家族生意的。别看他名字叫赵愚,可人一点都不笨,算术成绩在学院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最主要这人办事严谨认真。谁知被夏侯兰看中选为从官,直接调进商业司。当然,古时候的人是更宁愿做官而不是经商的。

组建团队及实行《并州商业法典》的事,刘琦就交给了夏侯兰去执行,陈群、田丰辅之。

当然,要收钱的事,肯定没那么容易执行的。田丰建议给几个大家族适当优惠,让其配合,再让夏侯兰强硬打杀几家顽固的商家来震摄。并安排人手先到留城开荒,那里才是完全忠于刘琦的先躯所在,有他们配合,才能迅速地积累成功的经验。刘琦从之。

做这一切当然不是刘琦心血来潮,而是根据后世的一些经验常识总结出来的。

要想国强民富,必须要走商业化道路。减轻农业的税赋就是为了让百姓家中有余粮可以变卖,有余钱可以消费。消费需求大了,直接促进了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各行业都有足够的利润和资金空间后,自然会促进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百姓都能吃饱穿暖了,又有了余钱余粮了,当然会追求生活的质量。吃饱不行,还得适当吃好;穿暖不够,还得穿得漂亮……

让各行各业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和消费群,而税收,让刘琦的团队成了并州所有行业的大股东。战争是需要大量金钱来支撑的,与其压榨百姓强征豪取,还不如让各个行业规范起来,心甘情愿的上交。

接着,刘琦还让陈群起草了《并州工业法典》、《并州治安条例》。让商业规范起来还不够,必须让所有工业制造行业规范起来,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也严格控制,并收取税金。

地方越繁华、百姓越富有,闲杂人等也就会越多,小偷小摸的呀、欺行霸市的呀……无处不在。有了《治安条例》的管束,处处有法可依,自然会少去许多麻烦。

刘琦推崇法制,其实是受到了很多反对的,最主要的还是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儒们。汉朝四百年来,儒术独尊,以礼、义、仁、孝治天下,已经深入百姓骨髓。刘琦重视法家精神,当然会遭受反对。以郑玄、管宁、蔡邕为首的大儒们连同各大家族的老学究们纷纷向刘琦请命,要求慎重考虑法制实施。

说实话,若光是《商业法典》大家也就算了,最主要《治安条例》牵涉太广了,严重影响到士家大族们的特殊地位和权利。包括荀彧、田丰等人也都一时难以接受。

刘琦很头大,说服荀彧、田丰倒不费事,都是战略家级别的人物,从长远利益分析后,还是接受了刘琦“乱世用重典”的理念,并配合执行。

可要想说明那么多的老学究、老古板可就不容易了。

甚至,刘琦的后花园都受到了牵连。

蔡邕在说服刘琦无果的情况下,让蔡琰劝说刘琦。这让刘琦大为光火!政事政解,府衙里烦不完,回家还有个媳妇儿唠叨。

面对蔡琰的絮絮叨叨,刘琦第一次对着家中的女人发火,一吐心中的不快:“琰儿你太过分了!我一人顶着全州大族了压力变革,本就很烦了!你以为我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为了我自己吗?你有没有看到并州现在有饿死的人?当时土地改革那么多人反对,还有人叛乱,结果怎么样?百姓种田安居,大户经商赚钱,各得其所需!大家都好过了,难道不需要规矩来管制么?那我们这个官府的存在有何意义?你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我还以为你们一个个知书达理,至少也会支持我吧?你看看你们的表情,让我吃顿饱饭都不肯!”

说罢,拂袖而起,转身出门而去。留下错愕的蔡琰,和无辜躺枪的貂蝉和张宁。

最新小说: 月明(骨科 1v1 甜H) 春深不知处 沈先生的情书 池中洲 转生成为肉文女主的女儿后(nph) 【银魂】江户闪景(all向NP乙女) 同居不试婚(简体版) 枉生录2——花尽酒阑春到也 淫虐乐园 拜金女有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