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议帝位(2 / 2)

“天下皇室宗亲何其多也,仁者亦不少,琦德望不足,还请诸位另作他选!”放后世刘琦就是在装,但是在这时代,不装不行啊。

“德望?天下宗亲虽多,论德望何人及得王上十之一二?璋与王上之父同为宗亲,也曾守土一方。可论平定天下,开疆辟土之功,亦差王上远矣!王上若无德望居帝位,天下何人可居之?”这个借口当然不成立,刘璋确实更有说服力,他甚至拉出刘琦他爹刘表来作比较。

当然如果刘表要当皇帝,他也不会反对。反正最后都是刘琦的不是?

这个论点不成立!

如果刘氏宗亲,皇室后裔中有才有德,还有人能匡扶这汉室将倾之度的话。

那便只有一人,那便是刘琦。甚至刘备都算不上!纵然他头项着刘协赐的“皇叔”之名。

当然,长安的众人因为长时间生活在刘琦治下,亲身体验着刘琦新政下的安宁与繁华。他们支持刘琦也是无可厚非的。

若换在江东,别人可不这么想了。他们肯定认为刘备更适合继承大统,重塑汉室荣光,让他们这些士族家族更加繁荣昌盛下去。

刘琦“如今天下大乱,曹操、刘备有违祖制,擅自称王。我等应当竭力平叛,待天下大定,再议帝事!”

“王上此言差矣!曹贼大逆道,谋害天子,违高祖制,非刘姓称王;刘备不但不响应王上出兵伐曹,反而自立为王,立国称吴,心中哪有大汉?今王上理应登高一呼,重立汉室大旗,名正言顺,讨天下不逆。”荀彧站出来表态了。

“荀相言之有理,兵乃国之利器,唯有德者善用之。王上之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皆因王上的驭兵之道超越了杀戮征伐,而是每战皆为国为民。有此神兵在握,王上何虑天下不平?王上称帝,重塑汉室,亦可正汉室之名,尔可振将士之心!”吕布也没什么官职,但不当官当了院长办学的他,反而增长了许多智慧。这番话确实是他自己的人生感悟。

……

如果说蔡邕、管宁、刘巴代表的是读书人、是士子、是学子;刘璋代表的是汉室宗亲、皇族后裔;那么,荀彧、田丰、陈群等人便是代表着跟随刘琦一起平定天下的有功之臣;而吕布,纯粹以将士们的心理来劝导……

虽然在这堂上还有典韦、公孙续、史阿这些有功有名的将领,但他们都因为刘琦的地位不足而领着不高的官职。

纵然刘琦手下的文武没有人去计较这些,他们得到除了官职爵位外所有刘琦能给他们的一切。但,刘琦确实也应该为他们想一想了。

就连从不参政的管宁,只忠汉室的张既,远离朝堂的吕布都能坚定的支持刘琦称帝了。刘琦怎么会想不到呢?

按照他后世果决的性格,此时就是应该他振臂一呼、登高继位、重振汉室朝纲的时候了。曹操刘备各自自立,汉室已无皇室可尊,长此下去,大汉的威名将会逐渐减弱。

三国?

历史再怎么变,都尊着一个大框架发展,只是里面的人发生了改变而已。

宿命?

刘琦决心与曹操、刘备同时开战,就是为了改变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数十年的分离局面。

三分天下终归晋?

不!三分天下终回汉!

但是,称帝这事迁涉甚广。这是一个礼义仁孝的时代,刘琦不可能象做出一个政改或战争的决策一样,伸手一拍“就这么定了”!

议,便需要很长时间。

“请”和“让”,也不可能一天便完成。

礼,还有许多许多繁重的细节。

最新小说: 渡我(救赎1v2) 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 存档是我的bug 潮汐gl(骨科纯百) 甘愿做狗(h 1v2) 从农村包围城市(H) 重生后我被宿敌们包围了gl(np高h全神经病) 斯德哥尔摩情人 [综英美] 当超英被偷家 繁花降(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