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吟看书吧 > > 重生之第一锦鲤 > 第54话 二小姐可有法子?

第54话 二小姐可有法子?(2 / 2)

天歌看着眼前的易廷益,愣怔一瞬,便点了头。

时间宝贵,一炷香的功夫,不划算与这么一个人你来我往的论断。

再者,或许这个易家公子真能帮上什么忙也说不准。

易廷益见状,对着二人拱手,“在下姓易,字廷益。”

天歌点点头,没有说话。

赵禾嘉则还礼,“易大哥。在下姓赵,名禾嘉,这是我二姐。”

“说说看,有什么想法。”

彼此介绍完,天歌便直接出声相问,也没有点名道姓。

易廷益倒是乖觉,先主动开口以示诚意。

“黄河每年汛期两次,一次是春日回暖化冬冰的春汛,一次是秋日雨季的秋汛。这一次淹没汾州的,就是春汛。

想必二位知道,本朝皇帝本是齐哀帝林琰在位时亲封的征西大将军,林氏昏庸纵容贪虐,导致民不聊生,才有了陛下取而代之。陛下临位后,改国大周,年号庆和,追封生父为太祖皇帝。这太祖祠,就是陛下生父的墓祠所……。”

“这些我们都知道。”

天歌面色不悦,打断了易廷益的普及。

林氏如何昏庸无能,魏宁这个征西大将军又是何等英武,她一点都不想听。

这些跟题目有关系吗?

没有。

那么又有什么必要提呢?

更何况是一个连林琰都没见过的人,他易廷益又有什么资格评价?

他们给他一个哀帝的称号,他就真的恭仁短折,德之不建了吗?

荒谬!

天歌愤然的时候,易廷益却不知自己哪里说错了话,不由一愣。

赵禾嘉连忙缓和解释道:“易大哥别介意,实在是时间有限,我二姐又是个急性子,还望你别往心里去。”

这话一出,天歌也意识到自己方才的情绪太过激烈,背过身解释,“时间有限,易公子若是有诚意,就说点大家都想知道的。”

“是。”易廷益拱手,继续说自己的看法:

“对于这样的情况,按照朝廷惯例,就算是国库开支已有定数,也不应该刻薄祖宗祠堂,所以拨款重修肯定是常理。但若只是如此,这道题难免太简单了些。

方才题面上说,今年国库开支已有定数,暗含的意思,便是如何在不动用国库的情况下,地方上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寻常方法,无非开源节流。但这次淹没的,毕竟是皇家宗祠,不能将就,所以节流只怕困难。那就只有开源,而且是不引起民怨的开源——若是因此激发民怨,陛下当初讨伐林氏取而代之的理由,只怕就站不住脚了。

所以换言之,这道题考的,是如何让地方官员,在不增加赋税不激起民愤的情况下,增加地方上的资财。”

听着易廷益侃侃而谈,赵禾嘉不由点头附和。

“确是如此,皇家宗祠,仅凭地方之力,肯定难以修建完成,所以这道题并不是真的想让地方上来修建太祖祠,而是问如何合理增加地方财政,好避免以后再有此类祸事发生,减缓国库压力。”

易廷益看他一眼,面露欣赏。

这次入学测的题目,是他所出,所以他知道这到底到底想问什么。

可是他没有想到,不过是自己的旁敲指点,这个孩子就已经反应过来。

关于黄河春汛这事,在他出上都的时候,朝中已经讨论的不可开交,但陛下都一直不满意。

后来还是到了青城,在跟周夫子一番交流之后,他才知道皇帝一直不点头,在等的是什么。

一个太祖祠淹了,可以国库超支补休,可是各地的天灾,每一年都时有发生,那个时候,还能一直靠国库吗?

与其要国库补足,不如地方上先富起来。

“然而各州府情况不同,所以这个富起来的办法,就很难说了。”

易廷益叹口气,就算直到如今,他也还是没有想出来。

周先生说,这个赵家二姑娘是个聪明的,不知她可有法子?

最新小说: 渡我(救赎1v2) 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 存档是我的bug 潮汐gl(骨科纯百) 甘愿做狗(h 1v2) 从农村包围城市(H) 重生后我被宿敌们包围了gl(np高h全神经病) 斯德哥尔摩情人 [综英美] 当超英被偷家 繁花降(1v1)